城读 │大脑显微解剖证据显示根本没有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,大脑是双性的
156
大脑显微解剖证据显示根本没有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,大脑是双性的
2012年,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科学学院的Daphna Joel教授在题为《大脑是男性还是女性的?大脑是双性的》TED演讲中,驳斥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分类,借以解释男人和女人差异的观点,她利用大脑显微解剖证据,提出大脑是混合男性和女性特征的独特马赛克,大脑是双性的。
TEDxJaffa -- Daphna Joel -- Are brains male or female?
Sourc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YpDU040yzc&t=16s
2012年,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心理科学学院的Daphna Joel教授在题为《大脑是男性还是女性的?大脑是双性的》TED演讲中,驳斥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分类,借以解释男人和女人差异的观点,她利用大脑显微解剖证据,提出大脑是混合男性和女性特征的独特马赛克,大脑是双性的。
你知道15分钟的压力足以改变大脑某些区域的性别?从男性形态变为女性形态,或者从女性形态变为男性形态。我原来也不知道,直到我发现这个事实,这彻底改变了我思考性别与大脑的方式。
四年前,当我决定教授一门性别心理学的课程,我在家呆了差不多一年时间,阅读关于男人和女人从胚胎开始的发展过程的书籍和论文。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,我对性别和大脑的关系非常感兴趣,很快我就发现许多科学家,像多数人一样,认为大脑可以分为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,而这正是造成男性和女性之间根本差异的原因。
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的迷思
根据这个流传甚广的迷思,女性大脑具有很大的情绪中心和交流中心,因此女性天生就具有同理心。而男性大脑则具有很大的侵略中心和性中心,因此男性天生就要建造系统。可别想歪了,毕竟这是科学理论。
这一理论非常流行,因为它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作了非常简单的解释。这个理论解释为什么女人更为敏感、更为情绪化,而男人则具有更强的侵略性和更强的性欲。为什么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女人,而大多数的工程师都是男人?这个理论认为,从子宫开始,大量的睾丸激素改变了男性胎儿的大脑,从胚胎自带的女性形式转变为男性形式。因此,男孩出生时带有男性大脑,而女孩出生时带有女性大脑。尽管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的理论非常符合大众“男人来自火星,女人来自金星”的观念,但是,这一理论并不符合科学数据,科学数据显示男人和女人出奇地相似。
过去50多年,心理学出版了五万多篇关于性别差异的论文,我没有读完全部,一年时间不够,不过有人读完了,基于数量惊人的研究发现得出结论:男性和女性几乎在心理学能够测量的各方面均相差无几,包括智力、认知能力、情绪能力、个性、兴趣和态度等。只有少数几个领域存在持续的性别差异。例如,平均而言,男人比女人侵略性更强,所以可以把侵略性视为男性特质。平均而言,女人比男人更具有同理心,所以可以把同理心视为女性特质。不过,即便如此,在这些领域,男女高度相似,差异并不大。更重要的发现是,每个人都是混合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独特马赛克,我们并非完全的男性,或者完全的女性。你大概也发现了自己身上既有女性的一面,也有男性的一面。
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的确存在差异
19世纪末,科学家已经发现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存在差异。他们发现,平均而言,男人的大脑比女人的大脑要大。某些科学家以此为证据,支持当时普遍存在的看法——男人比女人更聪明。某位科学家甚至断言,正因为女人的大脑比较小,所以女人缺乏做学问必需的智力和学术技能。这个逻辑与开头讲的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的迷思很相像,男人和女人之所以截然不同,因为男人具有男性大脑,女人具有女性大脑。 但是,这不过是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迷思的旧版本,非常荒谬。今天,女人不仅上大学,并且在各个教育阶段上女生人数超过了男生人数(发达国家的情况)。而不久前的历史上,科学家还曾相信女人不能上大学,因为她们的大脑平均比男人的大脑要小。必须说明的是,平均而言,今天女人的大脑仍然比男人的大脑小。女人的大脑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,改变的是社会制度和法律,从禁止女人上大学,到允许女人上大学。
如今,中国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,女生人数已经超过男生人数,不过,在博士生阶段,仍以男生居多。
2011年中国各级教育在校生人数及性别构成(高等教育阶段,女生人数超过男生;但是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,女生人数少于男生人数)
中国在校硕士生性别构成(2010起,女生所占比例超过一半)
中国在校博士生人数和性别构成(2011年,男生比例为64%,女生36%)
100多年过去了,科学家持续发现人类和动物大脑存在的性别差异。例如,与男人相比,女人的大脑皮质(cortex)更厚,具有更高比例的灰质(gray matter),与更低比例的白质(white matter)。与女人相比,男人具有更大的脑室(ventricles)。如果你像19世纪的科学家那样相信大脑的尺寸很重要,那么你可能会对这个发现不太高兴:什么?更大的大脑意味着更大的脑室,或者说更大的空白空间(empty space)?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,这完全是胡说。具有更大脑室的男人大脑完全没问题,正如具有较小大脑的女人大脑也完全没问题一样。
脑室就是图中中空的部分
(如果说大脑尺寸越大越好,那么如何解释为何具有比智人更大的大脑的尼安德特人,最后却被智人灭种了(请读《人类简史》)?成年智人大脑平均重约1300-1400克;自然界很多大型哺乳动物大脑远较人类为大,例如巨头鲸大脑平均重约7800克,大象大脑平均重约4783克, 为何是大脑较小的人类爬上了食物链顶端?)
除了大小之外,男人和女人的大脑还具有其他许多的差异。一会,我将会给大家看大脑显微解剖的差异。随着越来越多大脑性别差异的发现,认为存在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的信念变得越来越强烈。起初这听起来非常符合逻辑,既然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存在这么多的差异,那么一定存在着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。
为什么说根本没有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?
然后我读到了在讲座一开始我提到的研究发现,压力能够改变大脑的性别,我意识到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的逻辑是错误的。在这个研究里,研究者希望找出压力对海马体产生的影响。他们测量大脑树突棘(dendritic spines)的密度,照片里你可以看到带着树突的神经元,红色的小点是大脑树突棘。
照片里是是雄性老鼠和雌性老鼠的大脑树突,我加上了红色箭头标示,这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树突。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性别差异,雄性树突棘较少,而雌性树突棘较多。注意观察图片,你将真正看到大脑的性别差异。左上方图片稀疏的大脑树突棘,说明是雄性大脑,左下方图片较为密集的大脑树突棘,说明是雌性大脑。但是,当这些老鼠处于压力状态下15分钟之后,右边图片是处于压力状态下的雄性树突和雌性树突。奇怪的是,压力下的雄性树突竟然变成了雌性形态,具有很多的树突棘。而压力下的雌性树突则变成了雄性形态,树突棘变少了。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区域的树突的形态取决于性别,但是又不仅仅依赖于性别。只知道你所观察的树突是雌性的不足以预测树突棘是多还是少,你必须知道这个雌性是否处于压力之下。
尽管性别在性别与环境的互动之中很重要,在这个例子里,压力对于神经元的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。我对这个研究发现感到很震惊,于是开始搜索其他相似研究。有许多类似的研究报告压力的类似影响,例如在子宫里胚胎经历的压力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,出生之后乃至成年之后经历的压力对于大脑都有类似影响。对大脑的其他操控实验也有类似影响。例如,老鼠单独呆着还是跟群体在一起,老鼠有玩具还是没玩具等。不同的操纵方式影响着大脑许多区域,而不限于海马体,还有大脑尺寸、神经元数量、树突形态等。
这些研究的共同发现是,大脑的某些区域会因为某种操控而改变性别,另外一些区域则不会改变性别。现在,你大概会想,“如果简单的操纵就可以逆转大脑的性别,那么讨论大脑的性别差异意义何在?”没错,讨论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的确毫无意义。
让我们回到男性胚胎,汹涌的睾丸激素把大脑从女性形态变成了男性形态。想象男婴母亲在十月怀胎期间,有时会经历压力,虽然并非会一直如此,每当母亲处在压力之下时,胎儿大脑的某些区域就会转变性别。所以当男婴终于出生时,他的大脑是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质的马赛克。他的马赛克是独一无二的。此后,在荷尔蒙与环境的复杂互动过程中,他的大脑继续不断地被塑造。同样的原理也作用于女性胎儿。她的大脑也是由荷尔蒙与环境的复杂互动所塑造,也是由女性和男性特质共同组成的马赛克。
我们每个人出生时的大脑,既不是男性的,也不是女性的,而是双性的,是男性和女性特质的混合。此后,随着我们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经历,我们的双性大脑持续变化,我们每个人都是混合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独特马赛克,我们的大脑也是混合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特征的独特马赛克。
许多人相信有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之分,因为这种信念可以解释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如此不同,解释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应该有不同的行为举止,应该被区别对待。在今天的演讲里,我向你解释为何讨论大脑的性别毫无意义。大脑没有性别。如果非要用性别来描述大脑,你可以称之为双性的,是男性和女性特征的混合。根本没有所谓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。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不能解释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差异。其实这不打紧,因为男人和女人惊人地相似。做你自己。谢谢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c050138ktd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Related CityReads
109.城读 │中国“消失的女性”是如何消失的? 性别选择堕胎、杀女婴还是推迟登记?
120.城读 │九位影响城市发展的女性
"CityReads", a subscription account on WeChat,
posts our notes on city reads weekly.
Please follow us by searching "CityReads"
Or long press the QR code above